為了提高溫州大學教育學院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責任感,最近,學院各班積極開展以傳統技術,創(chuàng)造現代精英為主題的團日活動,使文化之水長流。
19小教三班以本次團日活動為契機,鞏固同學之間的友誼,增強了班內的凝聚力。同學們在體驗傳統技術的同時,增強了對傳統技術的保護意識,賦予了傳統手工藝新的時代文化價值,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感和滿足感,使團日活動更加溫暖有意義。他們聚集在一起,體驗溫州當地特色甌塑,把傳統基礎刻在心上,開拓視野,記住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提高文化自信,切實把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想的高遠志向和時代責任。
18小教四班同學分兩次,依次去龍灣區(qū)文會路甌藝術工作室體驗甌塑制作技術。認真聽取工作室楊老師的說明,仔細觀察楊老師的示范,發(fā)現甌塑對土壤用量的把握要求極高。學生們在自己制作的時候非常認真,經過仔細研究才出手,最終完成了完美的作品。在這次活動中,大家不僅體會到甌塑這種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,還體會到了新時代甌塑工藝的傳承與發(fā)展現狀。
19級和20級學前書的同學們一起去了行政大樓二樓的刺繡研究所。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萬升平老師詳細說明了刺繡的開始??粗汤C作品,同學們覺得小刺繡有生命力,其中也有很多家人的頭發(fā)一起做的作品,他們的DNA以特殊的方式連接起來。本次團日活動結束,許多同學表示或許我們不能成為傳承發(fā)繡技術的一份子,但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一定可以銘記在心,并將之貫穿到學習、生活中去,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成為當代的精英!
龍應臺曾記:“人本是珠子,隨地亂滾,文化就是那跟柔弱又強韌的細絲,將珠子串聯起來成為社會?!甭迩甑臍v史長河里,悠悠中華之帆,為何賽過了千船,開啟了新時代的華章?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與創(chuàng)新技術的相互交融,使得我們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里,匯聚不同時代的涓涓細流,以活力之姿激流勇進。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,溫大青年深知需要保持對傳統技術的敏銳度和無限熱忱,教育學院莘莘學子矢志繼承發(fā)展溫州的特色傳統技術,結合本專業(yè)特色,撣去歷史浮塵,重煥傳統技術生機。
通訊員:劉信義 楊靜 王科逸 黃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