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刻是將筆畫顯示于平面物體之上的立體線條,即凸雕,先勾出兩條平行的陰線,把中間的線凸出來,形成淺浮雕的效果。比如刻圖章,一般都是把字刻凸出來,這就是陽刻,特點:刻出的是凸起形狀,圖案在平面之上。
陰刻是將筆畫顯示平面物體之下的立體線條刻出,即凹刻,是把所要表現(xiàn)的對象“凹”下去,在平面雕琢出勾線花紋。比如刻圖章,就是將字刻凹陷下去,這就是陰刻,特點:刻出的是凹下形狀,圖案在平面之下。
陰刻與陽刻都是我國傳統(tǒng)刻字的兩種基本刻制方法,以刀代筆,把一刀一刀的痕跡與木質結構紋理的質感,一目了然地體現(xiàn)在作品中,刻出來的東西是非常形象的。
刻字,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中已有六千多年之久,起源與古代文字的形成是同步的,但一直以來,它只是書法的附屬藝術,八十年代中期,經(jīng)過了近一個世紀的沉沒,刻字才在書法藝術復興道路上被一些書家重新進行研究。
該文章來源于吾愛知道站,歡迎大家分享本篇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