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份爆紅的國劇《三十而已》,不僅在流量上呈現(xiàn)出碾壓趨勢,還引入了一種新的追劇方式,——5G追劇。
5G追劇,顧名思義,就是存在于高網(wǎng)速時代的一種追劇方式。簡單來說,就是一部微博搜劇。
《三十而已》之后,由Seven、宋、張新成主演的家庭劇《以家人之名》接過了5G劇的重擔。
就在播出后一周,豆瓣評分8.6(截止發(fā)表截止日為8.3),僅熱搜一項。
開播之初,除了在演員中掀起一波好感之外,這部劇在劇情上確實有著精品家庭劇的樣子。
《以家人之名》主要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如何一起打破“血濃于水”的定律,共同應對原生家庭中的危機。
吸引人或有創(chuàng)意的是,它重新定義了家庭關系,即“家庭不是由血緣決定的”。
這個類似《小偷家族》的充滿張力的人物設定,真的很吸引人。
但是《以家人之名》真的能定義一部新的國產(chǎn)家庭劇嗎?在我看來,很難!
說實話,這部劇的開場真的很好,三個主角都有著說不出的出身家庭的痛苦。
小姐姐李建健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,缺乏母愛。
大哥哥凌霄,因為小時候親眼目睹了自己妹妹的死亡,留下了童年的陰影,再加上整天吵架的父母,母親離家出走,“沒人愛她”造成的高冷形象屹立不倒。
二哥何,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,后來被唯一的親人拋棄,形成了討喜的性格。
這三個孩子,加上想當爸爸的李爸爸和凌爸爸,五個人的關系錯綜復雜,親情錯位。哪怕只是一張“一家人”如何一起工作,一起長壽的照片,也足夠好看。
但作者就是沒有。
好的開始沒有持續(xù)多久,劇情的發(fā)展就開始“畫風驟變”。
他們?nèi)齻€從兄妹的日常親情變成了青春偶像劇。大哥哥和小姐姐斗嘴,摸摸他們的頭,捏捏他們的臉,握握手。這不是“兄妹”,但顯然他們是披著親情的外衣談戀愛的。
只有這兩個人的故事可以重新編輯直接申請《致我們甜甜的小戀愛》。
然而,9年后重聚的兩人之間的互動,再加上預告中展現(xiàn)的“我哥一開始是我男朋友,后來變成了我老公”的故事走向,讓其愛情劇成為了現(xiàn)實。
至此,《以家人之名》終于變成了家庭關系。又一部家庭劇死了。
為什么國產(chǎn)家庭劇容易陷入類型錯誤的誤區(qū)?先說家庭劇,國劇類型。
家庭劇一直是國內(nèi)電視劇最重要的類型之一。
從90年代播出的《渴望》,到伴隨著21世紀90后童年的《家有兒女》,再到以狗血的方式引領一波浪潮的《回家的誘惑》,以及如今電視劇的超多元化時期,家庭劇從未缺席。
與此同時,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,近30年來,家庭劇一直在努力發(fā)展和轉(zhuǎn)型。
八九十年代的爆款家庭劇大多是“情景喜劇”,比如《我愛我家》。即使在21世紀初,情景喜劇仍然是家庭劇的亮點。
《家有兒女》、《閑人馬大姐》、《東北一家人》等。這些劇雖然披著情景喜劇的外殼,但都是普通人會經(jīng)歷的關于父母的小故事。
例如,在《家有兒女》中,它包含了大多數(shù)重組家庭會遇到的大小問題。今天我們再看《家有兒女》,還是能從他們的對話中找到答案。
也是在21世紀初,國產(chǎn)家庭劇開始嘗試超越情景喜劇。
現(xiàn)階段,雖然是嘗試,但不乏優(yōu)秀的產(chǎn)品。
比如《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》,2000年的一個超接地氣的廣播,評分高達8.5。
整部劇的20集只講述了張大民從單身到結婚的故事,但劇中發(fā)生的事情就像發(fā)生在他身上一樣真實。
這部劇也被網(wǎng)友稱為時隔20年依然經(jīng)典的家庭劇。
>到了00年代的后半段,更是到了家庭精品劇的黃金時代。
2006年的《家有九鳳》,2007年的《金婚》,2009年的《王貴與安娜》、《蝸居》、《媳婦的美好時代》,2011年的《家,N次方》。
這個階段的家庭劇開始從日常的家長里短,轉(zhuǎn)向加入能引起觀眾共鳴的,能引起討論的話題,比如聚焦買房難的《蝸居》,聚焦婆媳關系的《媳婦的美好時代》。
這種操作也非常實用,就算是放到現(xiàn)在,家庭劇也喜歡用這些話題引入。
比如2019年的《小歡喜》聚焦的是三個家庭兩代人教育理念的問題,《都挺好》表面上主打“孝”文化,實際上也痛擊了很多社會問題,重男輕女,啃老,原生家庭。
也就是說,但凡是接地氣,與現(xiàn)實掛鉤的話題劇,都更能戳中觀眾的心。播出之后,《小歡喜》豆瓣8.4的高分更是讓我們意識到:
不鬧心,就是國產(chǎn)家庭劇出圈的保證。比起撕逼打架,和和氣氣的不好嗎?
其實在00年代到10年代,家庭劇里還出了一個不一樣的“爆款”。
受外來劇的影響,以翻拍劇《回家的誘惑》開始,掀起了一股家庭倫理劇的熱潮。
僅在2011年就出現(xiàn)了《夏家三千金》《愛情真善美》,還有13年的狗血之集大成者《璀璨人生》,以及從13年拍到16年的《因為愛情》系列。
雖然劇情基本相似,且非常狗血,但是這種狗血刺激的倫理劇橋段倒是非常能抓住觀眾眼球。
好在在這些超常的倫理劇之后,家庭倫理劇意識到“狗血不等于精彩”的真諦,把家庭劇的倫理部分落于實際。
于是就有了《大丈夫》《小丈夫》《我的前半生》《小別離》《守婚如玉》等等。
這么來看,國產(chǎn)家庭劇其實一直都在探索,而且雖然精品不多,但是每隔幾年還是能出精品的。
可惜遺憾的是,這些精品之作的故事背景很少落地在當下,比如豆瓣評分高達9.5的《父母愛情》,也就有了《以家人之名》的新嘗試,治愈系。
《以家人之名》的初衷很好,家庭劇與其一直關注宏大的表現(xiàn)時代變遷、家庭變故,倒不如從小事和溫情入手,也許更能打動人心。
其實2020年國產(chǎn)家庭劇想走治愈系路線的用意也很明顯,以奇幻旅行開始的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》就是治愈系家庭劇的典型之一。
而且,它前期的核心也一直圍繞著家庭之間的和解,最后故事落于俗套之后有點崩,著實可惜。
當家庭劇變偶像劇,這才是國產(chǎn)家庭劇的病根。
看來,國產(chǎn)家庭劇想要走治愈系是沒錯,但重點在于核心得找對了,力度也得用對了才行。
照目前的情況來看,還是得再努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