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霸占熱搜的國產(chǎn)劇《三十而已》,全網(wǎng)“走散”的鐘和終于分開了,兩人都正式通知了父母。
在“為什么離婚”的問題上,鐘對說:
“就是這個性格,誰都不想將就。
性格不合就像兩輛車向相反的方向行駛。我想過浪漫有趣的生活。但是陳郁真的是我見過的最冷酷的人。
我想要個孩子,但陳郁真的不想要。我知道這個。"
陳郁沒有說原因,他只是道歉說:對不起,我沒有照顧你一輩子。我做的不好,讓你對婚姻和我失望。
雖然預(yù)告暗示兩人又復(fù)合了…但是我們追劇的人都很焦慮。離婚的原因真的是“性格不合”嗎?你可能連為什么分手都不知道!
有人說的《婚姻中的冷暴力》和鐘的《情感媽媽寶》,但這些評價都有些偏激。
在有毒的關(guān)系中,“需要兩只手才能發(fā)出聲音”。
仔細看看劇中的細節(jié)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這兩個人在面對壓力和沖突時有著截然不同的,也是自己的一套應(yīng)對方式:
3354鐘是一個“情感中心”策略,一切都是感覺第一。另一方面,陳郁是一種“以問題為中心”的策略,只考慮如何解決問題(教科書上的心理策略差異)。
這種堅持自己立場,互不讓步的溝通模式,才是真正扼殺婚姻的罪魁禍?zhǔn)住?
“誰愿避風(fēng)頭誰愿留港”:伙伴溝通反面教材解析
先給一個沒看劇的朋友設(shè)置一條消息簡單描述一下這個人:
鐘,物業(yè)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。職場沒有野心,工作之余喜歡消磨時間。從小她就得到了父母無微不至的“愛”,媽媽每周會回家做三次飯。
陳郁,電視臺總編輯。忙,不想孩子五年。他熱愛養(yǎng)魚,善于解決問題,但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。他認為“做比說更重要”。
他們是如何用各自的模特把自己的婚姻溝通成“大車禍現(xiàn)場”的?
1)面對壓力時,他們的“第一反應(yīng)”完全不同。
兩者沖突的直接導(dǎo)火索是墮胎。
意外地流走了,鐘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。
而卻沒有表現(xiàn)出任何感同身受的樣子,馬上為她預(yù)約了3354的清宮手術(shù),讓鐘誤會“孩子沒有他很幸?!笔且驗樗幌胍?。
Lazarus和Folkman(1984)認為,人們對壓力的反應(yīng)有兩種類型:“以情緒為中心”和“以問題為中心”。
這里,鐘是前者,是后者。
“情緒集中應(yīng)對”側(cè)重于減少與壓力有關(guān)的負面情緒反應(yīng)。比如:情緒宣泄(心理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)、注意力分散、正念、抑制(預(yù)防/抑制)負面思想或情緒、進食(安慰性食物)、飲酒等等。
“以問題為中心的應(yīng)對”,其重點是面對壓力,并采取行動以切實可行的方式解決壓力的原因。例如,時間管理和工具性社會支持。
兩種應(yīng)對壓力的方式都有各自的優(yōu)點和局限性。但當(dāng)壓力源(流產(chǎn))超出人的控制時,“情緒中心”策略可能是唯一的選擇。
隨著寶寶的離去,最好的回應(yīng)是像顧佳一樣“看到悲傷并做出反應(yīng)”,和她一起哭泣。此時的陳郁只想解決“被解決”(預(yù)約清宮手術(shù))的問題,是一種剛性應(yīng)對模式的表現(xiàn)。
2)對于日常生活中的矛盾,一個“追”,一個“躲”
“需求-退出”模式是婚姻破裂的毒藥。具體來說,“一方尋求討論或解決問題,而另一方退出互動”(克里斯滕森和亥維,1990)。
在這段關(guān)系中,陳郁是逃避的一方。
在工作中一直被捧上天的,經(jīng)常說“不要出聲/說了也不懂”,或者干脆躲在房間里,不表達,自己消化壓力,讓鐘對自己的職場經(jīng)歷一無所知。
不僅是陳郁,這種行為在男性中也很普遍。——看起來“大男子主義”,但也有一些社會紀律因素。
相對而言,男性普遍缺乏情感意識,情感開放程度較低。男性比女性更傾向于使用以問題為中心的策略(BillingsMoos,1981)。
此外,男性經(jīng)歷的“成就壓力”比女性經(jīng)歷的“人際壓力”更多。這種壓力源促使個人自己解決問題,而不是詢問別人的意見。
智力
學(xué)家發(fā)現(xiàn),這種“較少的情緒中心策略”具有進化上的適應(yīng)性——因為我們的社會總是在告訴男性,不要表達情緒,討論它不被接受。3)他們各自使用自己的方式來記住和描述“同一件事“
我們每個人的經(jīng)驗世界都是有限的。哈佛一項針對人際沖突的研究指出,人與人之間的沖突,很少與事實本身有關(guān),而大部分與對這個事實的解釋、價值觀、角度和看法有關(guān)。
從洗衣服、回信息到接人下班,他們之間特別典型的一類沖突是:在回憶某件事時,陳嶼記住的是“前因后果”,而鐘曉芹記住的是“感受”。
比如,夫妻倆的衣服一直是各自洗各自的。鐘曉芹覺得他很冷漠,沒有親密、被愛,而是滿滿的委屈。
但陳嶼也很無語。他說,各自洗衣服是因為“有一次我把她的真絲衣服洗壞了,她讓分開洗的”。
使用“問題中心策略”的人,在表述中會有很多的“因為所以雖然但是”等認知詞(Cognition words)。它們是與認知加工相關(guān)的詞匯,反映了人們對壓力源更深入理解的一種嘗試。
有時候它是有效的。但遇上鐘曉芹的“情感需求”,只能落得“牛頭不對馬嘴”的結(jié)果。
舉個例子,一個朋友屢次跟你抱怨老板有多討厭,但就是不辭職——他可能就是一種“情緒中心策略”的人。他需要的是有人陪著一起吐槽,緩沖消極情緒,而不是被催著“趕緊換工作”。
“情緒中心”和“問題中心”的伴侶,應(yīng)該如何相處?
認識自己很難,表達自己也很難。
遺憾的是,他們好像從來沒有告訴對方,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。所有的沖突中,也沒有一刻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。
追劇至今,最讓我窒息的一段,是陳嶼的“追妻火葬場”橋段。
他為挽回鐘曉芹想出的辦法,竟然是證明“我真的很會解決問題”、“沒了我你不行”。
他把果醬的蓋子擰緊,把衣帽架掛高。讓鐘曉芹擰不開、夠不著,不得不讓陳嶼來幫忙。
在陳嶼眼中,這些法子可真好,“都奏效了”——直到離了婚,他似乎也沒在考慮鐘曉芹怎么想?;橐龅牧押蹧]有被修復(fù),甚至沒有被討論。
兩個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游戲中,“覺察-理解-溝通”一樣也沒做到。
還不如一句直白的“我后悔了,我們還有機會嗎”
“情緒中心”和“問題中心”的應(yīng)對模式,并沒有什么好壞之分(一個人也會根據(jù)情境差異擁有多種應(yīng)對模式)。所謂的“差異”(不管是不是性格/飲食/睡眠習(xí)慣差異),也并非離婚的預(yù)測因素。
——真正預(yù)測夫妻會不會離婚的,不是相似和差異性,不是吵架的次數(shù),而是夫妻間懂不懂得處理彼此的差異和沖突。
Delongis(1990)等人曾提出了第三種“聚焦于關(guān)系的應(yīng)對(relationship-focused coping)”模式。
它允許伴侶間差異的存在。并建議通過關(guān)注處在壓力中的伴侶的情感需要、提供情感支持來幫助伴侶應(yīng)對壓力,維持壓力中的親密關(guān)系。
Coyne和Smith(1991)進一步提出了兩種關(guān)系應(yīng)對方式:積極的投入和保護性的緩解。
積極的投入包括:努力參與解決關(guān)系中的問題,討論伴侶的感受。
保護性的緩解包括:避免意見不一致,隱藏個人的壓力情緒反應(yīng)。當(dāng)一方處于較高的慢性壓力中時,另一方通過減少對對方施加壓力和自己的情緒反應(yīng),來避免可能的沖突,給予時間讓伴侶從壓力中恢復(fù)過來。
關(guān)系中的壓力不一定是壞事。壓力和差異,是一種普遍的經(jīng)驗。也是伴侶間實現(xiàn)相互依賴的契機。
雖然陳嶼和鐘曉芹仍然相愛,但如果他們沒有意識到彼此在應(yīng)對模式上的“牛頭不對馬嘴”,并有意識地做調(diào)整的話……還真是有點擔(dān)心復(fù)婚了也不會好哎。
離婚一點也不可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