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下午,看了半天《三十而已》,看到王曼妮被同事誣陷,看到顧佳需要抵押房子,看到小秦在糾結到底要不要一個孩子。我不禁感慨,每一個光鮮亮麗的場景背后,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痛,不管是三十還是四十。
三十歲,未婚,渴望找到合適的人;結了婚,還為了承擔起撫養(yǎng)孩子的責任而矛盾搖擺;那些事業(yè)有成,有家庭有孩子的人,似乎也在苦苦掙扎。也許一不小心,家庭的小船就會在社會的大潮中傾覆。
到了40歲,他的氣勢已經(jīng)成了強弩之末,身體已經(jīng)拉響了警報,階層已經(jīng)基本成型,沒有了冒險的欲望。孩子逐漸長大并開始反抗。似乎一切都已成定局,只是他不甘心,還有些夢想。
三十,可以等,可以沖;四十,機會渺茫,氣勢尚余。
不管昨天有多壓抑,多煩惱,多難過,多糾結,今天早上,我五點半醒來,六點起床。我想鍛煉和跑步。看到多日無人打理的花草,我拿起剪刀,修剪枯枝,澆水,重新整理。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,我的心情也有了轉機。
看到地上的灰塵,我習慣性的拿拖把拖;拿把掃帚,掃一掃,在與灰塵的不懈“斗爭”中慢慢習慣、適應、愈合。
進入廚房,給自己做一份喜歡的早餐,低油低脂,沒有負擔;香味十足,營養(yǎng)豐富,吃了很滿足。只有美味的食物讓你快樂。
想想有房住,有床睡,有飯吃,有衣穿,有伴,有愛。為什么我們需要如此多的不快樂和痛苦?
在佛教看來,“自執(zhí)”是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。我的痛苦源于我執(zhí)著于一切“屬于我的”和“與我有關的”。和我相關的,比如兒子的學習,更好的房子,支出和收入的預期差,都達不到預期。
現(xiàn)實無法改變,只有自己能改變。所以,在沉默中,在沉默中,在不知不覺中,慢慢說服自己,改變自己的想法。
大人們的治愈,在花草的修剪中,在一如既往的大掃除中,在精心準備的早餐中,靜靜地,帶著勉強的微笑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