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。據媒體報道,瓦工是裝修市場上最短缺的工種。王宏偉做了20多年的瓦工。他告訴記者,去年他賺了近20萬元,預計今年會超過25萬元。雖然賺的很多,但是招不到徒弟。年輕人覺得這個工作又臟又累。而且學習需要很長一段時間,一般需要一年左右。
裝修市場需求的階段性激增,導致周期性的“用工荒”。普通崗位的緊缺還是可以解決的,但是一些需要經驗和技能的技術崗位很難招到人。一方面,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瓦工、油工等技術工種,技術工人也有一個成長過程;另一方面,一些老瓦工逐漸退出職場,年輕人不愿意加入,導致了尷尬的局面。
供需嚴重失衡,讓瓦工成為“香餑餑”,其實是一種必然。
既然可以拿高薪,為什么瓦工沒有成為熱門職業(yè)?原因有幾個:受限于工作環(huán)境,瓦工做的工作在一些人眼里又臟又累;瓦工的技術工作學習也有一個由表及里,由淺入深的過程,很難在短時間內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。另外,在價值實現渠道多元化的當下,有些人寧愿送外賣、拍短視頻,也不愿從事不夠自由、不夠體面的工作。
瓦工拿高薪,是因為他們做的是別人不愿意或不能做的工作。他們經常長時間加班,掙的是辛苦錢。此外,工作難免會引發(fā)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(yè)病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瓦工的高薪既是對技術技能的一種價值認可,也是對高強度勞動的一種回報,更是對自己福利低、發(fā)展空間有限的一種“弱勢補償”。
敬業(yè)執(zhí)著,很多瓦工也有“工匠精神”。一份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,也需要別出心裁。瓦工做的工作看似簡單機械,實則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;專心細致,瓦工也能創(chuàng)作出高難度的作品。那些專業(yè)認真的砌磚工,理應得到及時有效的激勵。
要解決“磚家年薪25萬還招不到人”的問題,需要年輕人重塑和更新“意義網”,走有技能的成才之路。還需要用人單位優(yōu)化工作環(huán)境,完善勞動權益保障,也離不開全社會對技術工人的尊重和肯定。做技術工人也可以體面。當一個泥瓦匠不僅可以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,還會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心甘情愿地去當學徒,通過傳統(tǒng)師徒制的“師徒”掌握一門技能。
當更多的“源頭活水”注入水庫,瓦工、石油工等技術工人的“青黃不接”問題就能解決,“瓦工年薪25萬還招不到人”將成為過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