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最后的晚餐畫”里面一共有十三人,這是他們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頓晚餐。有耶穌和他的12位門徒。
《最后的晚餐(The Last Supper)》是意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·達·芬奇所創(chuàng)作,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(chuàng)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。畫面中的人物,以驚恐、憤怒、懷疑、剖白等神態(tài),以及手勢、眼神和行為,都刻畫得精細入微,惟妙惟肖。收藏于意大利米蘭圣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。
1、畫面介紹
(1)內容背景
《最后的晚餐》取材于《新約圣經(jīng)》。據(jù)《新約圣經(jīng)·馬可福音》記載:耶穌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(jié),猶太教祭司長陰謀在夜間逮捕他,但苦于無人帶路。正在這時,耶穌的門徒猶大向猶太教祭司長告密說:“我把他交給你們,你們愿意給我多少錢?”猶太教祭司長就給了猶大30塊錢。于是,猶大跟祭司長約好:他親吻的那個人就是耶穌。逾越節(jié)那天,耶穌跟12個門徒坐在一起,共進最后一次晚餐,他憂郁地對12個門徒說:“我實話告訴你們,你們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!”12個門徒聞言后,或震驚、或憤怒、或激動、或緊張。《最后的晚餐》表現(xiàn)的就是這一時刻的緊張場面。
(2)構圖布局
《最后的晚餐》寬420厘米,長910厘米[2] 。達·芬奇不僅在繪畫技藝上力求創(chuàng)新,在畫面的布局上也別具新意。一直以來,畫面布局都是耶穌弟子們坐成一排,耶穌獨坐一端。達·芬奇卻讓十二門徒分坐于耶穌兩邊,耶穌孤寂地坐在中間,他的臉被身后明亮的窗戶映照,顯得莊嚴肅穆。背景強烈的對比讓人們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穌身上。耶穌旁邊那些躁動的弟子們,每個人的面部表情、眼神、動作各不相同。尤其是慌亂的猶大,手肘碰倒了鹽瓶,身體后仰,滿臉的驚恐與不安。
2、做品賞析
(1)達·芬奇的《最后的晚餐》不僅標志著達·芬奇藝術成就的最高峰,也標志著文藝復興藝術創(chuàng)造的成熟與偉大。這件作品達到了素描表現(xiàn)的正確性和對事物觀察的精確性,使人能真切感受到面對現(xiàn)實世界的一角,在構圖處理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,人物形象的組合構成了美麗的圖案,畫面有著一種輕松自然的平衡與和諧。更為重要的是,他創(chuàng)造性地使圣餐題材的創(chuàng)作向歷史源流的文化本義回歸,從而賦予了作品以創(chuàng)造的活力和歷史的意義。
(2)沃爾夫林在《古典藝術》中,用專門的章節(jié)對列奧納多的《最后的晚餐》作了精彩的分析。沃爾夫林認為,列奧納多在兩個方面打破了傳統(tǒng)。他取消了猶大獨處的位置,改變了約翰臥睡的姿態(tài)。沃爾夫林在《藝術風格學》的每一章節(jié)都引用這件作品來論證他提出的形式概念。他為還原了(或建構了)列奧納多創(chuàng)作之初所面臨的形式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