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馬光
司馬光(1019-1086),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,史學(xué)家,散文家。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(xiāng)(今山西運城安邑鎮(zhèn)東北)人,字君實,號迂叟,世稱涑水先生。司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(公元1019年)十一月,當(dāng)時,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(dān)任光州光山縣令,于是便給他取名 "光"。司馬光自幼嗜學(xué),尤喜《左氏春秋[/url》。
宋仁宗(趙禎1023-1063,北宋第四代皇帝)寶元元年(1038年),司馬光年方20,中進士甲科。宋英宗(趙曙,1064-1067)繼位前任諫議大夫,宋神宗(趙頊,1068-1085)熙寧(1068-1077)初拜翰林學(xué)士、御史中丞。
北宋熙寧三年(1070年),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,出知永興軍。次年,判西京御史臺,居洛陽十五年,專門從事《資治通鑒》的編撰。哲宗即位,還朝任職。元豐八年(1085年),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,主持朝政,排斥新黨,廢止新法。數(shù)月后去世。追贈太師,溫國公,謚文正,著作收在《司馬文正公集》中。
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(xué)術(shù)上。其中最大的貢獻,莫過于主持編寫《資治通鑒》?!顿Y治通鑒》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,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,通貫古今,上起戰(zhàn)國初期韓、趙、魏三家分晉(公元前403年),下迄五代(后梁、后唐、后晉、后漢、后周)末年趙匡胤(宋太祖)滅后周以前(公元959年),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。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,依時代先后,以年月為經(jīng),以史實為緯,順序記寫;對于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,與各方面的關(guān)連都交代得清清楚楚,使讀者對史實的發(fā)展能夠一目了然。
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《資治通鑒》,共費時十九年,自英宗冶平三年(公元1066),至神宗元豐七年(公元1084)。他在《進資治通鑒表》中說:“日力不足,繼之以夜”,“精力盡于此書”。
司馬光著述頗多。除了《資治通鑒》,還有《通鑒舉要歷》八十卷、《稽古錄》二十卷、《本朝百官公卿表》六卷。此外,他在文學(xué)、經(jīng)學(xué)、哲學(xué)乃至醫(yī)學(xué)方面都進行過鉆研和著述,主要代表作有《翰林詩草》、《注古文學(xué)經(jīng)》、《易說》、《注太玄經(jīng)》、《注揚子》、《書儀》、《游山行記》、《續(xù)詩治》、《醫(yī)問》、《涼水紀聞》、《類篇》、《司馬文正公集》等。在歷史上,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圣之一(其余兩人是孔子和孟子)。
在政治觀點方面,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,他曾說:“先王之法,不可變也”;他認為,象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,是棄“先王之禮”,廢“祖宗之法”。與王安石是政敵。
一、司馬光砸缸
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(公元1019年)十一月,當(dāng)時,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(dān)任光州光山縣令,于是便給他取名 "光"。司馬光家世代官宦,其父司馬池后來官至兵部郎中、天章閣待制,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。
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,自幼便聰敏好學(xué)。據(jù)史書記載,司馬光非常喜歡讀《左傳》,常常"手不釋書,至不知饑渴寒暑"。七歲時,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《左傳》,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,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。
此外,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名滿九州。有一次,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。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,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,一不小心,掉到缸廠里。缸大水深,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。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,嚇得邊哭邊喊,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。司馬光卻急中生智,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,使勁向水缸砸去,"砰!"水缸破了,缸里的水流了出來,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。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,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。這就是流傳至今"司馬光砸缸"的故事。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,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,廣泛流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