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中天在《帝國的終結》里認為明末人口六千余萬;葛劍雄在《中國人口發(fā)展史》中認為1600年明朝約有1.97億人,并推測1655年明清之際人口谷底約為1.2億人。王育民在《中國歷史地理概論(下冊)》中認為萬歷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,實際人口在1.3億人。
明朝的人口最多的是晚明,就是經(jīng)濟最鼎盛時期的萬歷年間,但對于具體時間與人口數(shù),學界爭議很大。有的認為只有6千萬,有的認為將近2億。
擴展資料:
明朝京師南京人口最多:
明朝的人口分布,主要是指內地,既十三個布政使司加京師南京。這些地方是明朝直接統(tǒng)治的區(qū)域,北元、東北、西北,以及最西南的地區(qū)沒有計算在內。
京師南京,這里的京師,不是指南京一座城市,而是整個直隸。也就是現(xiàn)在江蘇(含上海)和安徽,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,將原來的直隸稱為南直隸。
蘇皖滬兩省一市加一起,面積也不到24萬平方公里,人口卻非常稠密,達到了1075萬人。這還沒有包括擁有軍籍的116萬人。無疑,直隸是明朝人口最多的地區(qū),但其中也密有疏。
直隸省的人口,主要分布淮河以南,尤其是長江流域。蘇州人口最多,僅一個府,就有235萬人,占了全“省”約五分之一。而皇城所在的南京應天府(狹義上的城市),“只有”120萬人。常州府有77萬人,揚州府有73萬人。而淮河以北的軍事重鎮(zhèn)徐州,當時連府都不是,人口也只有18萬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明朝(中國歷史朝代)
據(jù)《明實錄》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,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,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。
明代戶口峰值出現(xiàn)在晚明,但對于具體時間與人口數(shù),不同學者有不同說法。易中天認為明末人口六千余萬;趙文林、謝淑君認為明朝于1626年達到人口峰值,實際人口大約一億人左右;王育民認為萬歷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,實際人口在1.3億人至1.5億人之間。
何炳棣認為1600年實際人口達1.5億;葛劍雄認為1600年明朝約有1.97億人,并推測1655年明清之際人口谷底約為1.2億人。
曹樹基認為1630年明朝達到人口峰值,實際人口大約有1.9251億人,1644年實際人口約有1.5247億人;而英國經(jīng)濟學家安格斯·麥迪森則認為1600年明朝實際人口大約有1.6億人。
擴展資料
晚明時中國民間私營經(jīng)濟力量遠比同期西方強大,明朝民間商人和資本家動用幾百萬兩的銀子進行貿(mào)易和生產(chǎn)已經(jīng)是很尋常,鄭芝龍海上貿(mào)易集團的經(jīng)濟實力達到每年收入數(shù)千萬兩白銀,當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衡。
在商業(yè)都市的發(fā)展規(guī)模、人口城市化狀況和市場化程度方面:16世紀的歐洲城市規(guī)模較小,1519年至1558年時期,擁有2萬至3萬人口即可稱為“大城市”。
從城市規(guī)模和人口比例看,晚明中國的城市化程度反倒稍高一些。據(jù)伊懋可的數(shù)據(jù),中國城市人口在明末占總人口的6%至7.5%。據(jù)曹樹基的估計,1630年時中國城市化率已達到8%,略高于清代城市化率的7.4%,晚明城市人口約達1536萬人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明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