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山迎客松 收藏者:董良達
藏品來歷:現(xiàn)代畫家董良達,董壽平惟一之孫。籍貫山西,現(xiàn)居北京。董良達自己也能書善畫,作品酷似爺爺董壽平。自幼跟隨爺爺,在書畫行業(yè)耳濡目染,在書畫鑒定和收藏方面亦有一定造詣。重文輕商的家教,使其對于家傳書畫的價格,并不特別關心。爺爺身后留給自己的書畫作品,除非是社會公開拍賣的,他也不清楚價格,對他而言,爺爺?shù)淖髌?,是家族文化的傳承,不是后代坐享其成的資本。
藏品特征:創(chuàng)作時間是甲子年(1984年)春天,尺寸為方形,140厘米乘160厘米,裝裱形式為鏡心。畫家用蒼勁雄強的筆墨,描繪了典型的黃山迎客松形象,畫面的遠處,繪有黃山遠峰,筆墨簡約有力。畫面有三方印章,分別是:“董壽平”、“壽平八十以后”和“丹青不知老將至”。
相關背景資料:董壽平、當代著名畫家、書法家。生于1904年,卒于1997年。山西省洪洞縣人,出身詩書世家。董家收藏文物書畫甚多,海外聞名。董壽平受家庭影響,自幼就喜愛書畫。董壽平善畫梅竹,朱砂紅梅堪稱絕技;寫竹時筆墨簡練,堅挺軒昂,構(gòu)圖空靈,以書法為之,渾厚古樸。所寫墨松富有生活氣息,筆墨蒼勁,繁簡相宜。山水畫卷則多以黃山奇峰老松為題材,不拘峰石之形似,而求整幅氣韻的統(tǒng)一,在畫界享有“董梅”、“壽平竹”、“黃山巨擘”的雅譽。1978年董壽平為人民大會堂北大廳作巨幅《蒼松圖》,為各界人士稱道。國內(nèi)除“董壽平紀念館”集中收藏他的作品外,各大美術館也都藏有董壽平作品。鑒定專家:董立君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史博士、文化部《美術觀察》副總編 評述:董壽平先生,他是以畫黃山的景色出名的,是一個上個世紀很著名的畫家,社會影響比較大,黃山大家更是很熟悉,它以風景名勝著稱,歷史上大文學家 大畫家,都在黃山居住 生活,作了很多黃山的作品,董壽平先生這幅作品,是他晚年的作品,用筆很注重,這個筆墨之間干濕的對比,像蘸墨和淡墨對比很明顯,這幅畫用得就很好,題材是選了常用的,我們最常見的題材,松柏這一類的,松柏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畫里面,是拿它來象征君子風度的,這個(作品)應該算是他的力作。
迎客松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,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,象征中國與世界人民的和平友誼。
迎客松在黃山玉屏樓左側(cè)、文殊洞之上,倚青獅石破石而生,高10米,胸徑0.64米,地徑75厘米,枝下高2.5米,樹齡至少已有800年,黃山“四絕”之一。其一側(cè)枝椏伸出,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,另一只手優(yōu)雅地斜插在褲兜里,雍容大度,姿態(tài)優(yōu)美。
迎客松作為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誼的象征,早已蜚聲中外。我國國家領導人曾在人民大會堂的巨幅“迎客松”國畫前,接見過無數(shù)友好使者,同世界各國人民結(jié)下了深厚的友誼。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,是當之無愧的。
迎客松”上面的字是:松奇尊客至山秀貴賓來。
關于迎客松
1.簡介:迎客松,在黃山玉屏樓左側(cè)、文殊洞之上,倚青獅石破石而生,高10米,胸徑0.64米,地徑75厘米,枝下高2.5米,樹齡至少已有800年,黃山"四絕"之一。其一側(cè)枝椏伸出,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,另一只手優(yōu)雅地斜插在褲兜里,雍容大度,姿態(tài)優(yōu)美。
迎客松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,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,從人民大會堂鐵畫《迎客松》至車站碼頭,都有它的身影。迎客松已經(jīng)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征。
2.守松人:
第18任守松人 徐東明(中)黃山早就對迎客松實行了"特級護理",管理人員說,"迎客松是稀世珍寶,照看它要像帶小孩一樣精心,哪怕是一根枝條和一根松針都不能疏忽"。在迎客松邊上一間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里,常年居住著專職護理員,使它成為全國唯一的配有"警衛(wèi)"的樹木。護理員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觀察迎客松的樹干、樹皮和松針的變化以及病蟲害和天氣變化情況,并做好詳細的日記。一有異常情況立即匯報,并配合技術人員采取有效的措施。此外,管理員還要給迎客松澆水、培土、施肥;整個白天都站在迎客松的保護柵欄外看護,規(guī)勸游客不要吸煙、不要接近迎客松。據(jù)了解,黃山現(xiàn)有古樹名木800余株。其中,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有103株,隸屬17個科、計31種。對列入世界自然遺產(chǎn)名錄的54棵名松古樹,配有專人負責看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