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名臣范仲淹,字希文,989年生于江蘇吳縣,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,繼母謝氏無以為生,便改嫁于青陽縣長山朱文瀚。當(dāng)時,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,也隨繼母育于朱家,不久,朱氏因病而亡,范仲淹全由繼母撫養(yǎng)長大。盡管生活貧苦,但他堅持刻苦讀書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),范仲淹與滕子京同時進(jìn)士及第,不久,便邀滕子京來青陽長山,并赴九華山游憩。從此,兩人成為至交。
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(xué)家。慶歷三年(1043),仁宗任用范仲淹為參知政事(副宰相)。這年9月,他奉詔條上十事,即“明黜陟”、“抑僥幸”、“精貢舉”、“擇官長”、“均公田”、“厚桑農(nóng)”、“修武備”、“減徭役”、“覃恩信”、“重命令”,意欲改革時弊、考核官吏、裁減閑冗。但他提出的所謂“新政”,前后只一年時間,便因貴族官僚的攻擊和反對而告失敗。慶歷四年,范仲淹出任陜西河?xùn)|宣撫使,翌年初又被罷。滕子京中進(jìn)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,后因被人誣告,于仁宗慶歷四年貶為岳州(岳陽縣)知州。1046年,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陽樓,并加以擴(kuò)建,把唐宋人詠岳陽樓的詩賦刻在石上,嵌于樓壁。范仲淹于這年9月15日“作文以記之”。盡管他們當(dāng)時或被謫貶,或被罷官,但范仲淹在《岳陽樓記》中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負(fù):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。正是這樣的思想境界,《岳陽樓記》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