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“自”開頭的成語有自告自勇、自力更生、自作聰明、自慚形穢、 自投網(wǎng)羅 。
1.自告自勇
讀音:[zì gào fèn yǒng]
釋義:主動要求擔(dān)任某項艱巨的任務(wù)。
造句:為了群眾的安危,小明自告奮勇與歹徒打斗。
出處: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五十三回:“這饒守原本只有這一個獅子國;因為上頭提倡游學(xué),所以他自告奮勇,情愿自備資斧,叫兒子出洋?!?/p>
2.自力更生
讀音:[zì lì gēng shēng]
釋義:再次獲得生命,比喻振興起來。指不依賴外力,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來,把事情辦好。
造句:一個人不要事事依賴別人,而應(yīng)當(dāng)依靠自己的力量,自力更生。
出處:沙汀《磁力》:“公家既然不管我們,校長連學(xué)校大門都不進(jìn),我們也只有自力更生了。”
3.自作聰明
讀音:[zì zuò cōng míng]
釋義:自以為聰明而亂作主張。指過高地估計自己,主觀地辦事。
造句:承諾是一個自作聰明的傻子說給一個聰明人的話。
出處:《尚書·蔡仲之命》:“無作聰明,亂舊章?!彼巍ず檫~《容齋隨筆》卷十四:“嚴(yán)州分水縣,故額草書‘分’字,縣令自作聰明者,謂草體非宜,自真書三字刻而立之。”
4.自慚形穢
讀音:[zì cán xíng huì]
釋義:形態(tài)丑陋,引伸為缺點。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。
造句:即使在貧窮甚至淪為廚房使女的時候,她也沒有自慚形穢。
出處: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珠玉在側(cè),覺我形穢?!?/p>
5.自投網(wǎng)羅
讀音:[zì tóu wǎng luó]
釋義:自己投到羅網(wǎng)里去。比喻自己送死。
造句:她以財寶為誘餌,引誘人們自投羅網(wǎng),成為她那些蜘蛛奴仆的食物。
出處:三國魏·曹植《野田黃雀行》詩:“不見籬間雀,見鷂自投羅?!彼巍ぬK軾《策別十七·去奸民》:“譬如獵人終日馳驅(qū)踐蹂于草茅之中,搜求伏兔而搏之,不待其自投于羅網(wǎng)而后取也?!?/p>
以二開頭的成語有:二話不說、二八佳人、二三其德、二分明月、二姓之好等。
一、二話不說 [ èr huà bù shuō ]
釋義:不說任何別的話。指立即行動。
出處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九八:“‘日本鬼子完蛋了,投降了,’方六低聲回答。丁約翰象在教堂里說‘阿門’那樣,把眼睛閉了一閉。二話不說,回頭就跑?!?/p>
二、二八佳人 [ èr bā jiā rén ]
釋義:二八:指十六歲;佳人:美女。十五六歲的美女。
出處:宋·蘇軾《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》詩:“二八佳人細(xì)馬馱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
譯文:(前來陪酒的)年方十六的俏麗女子用小馬拉香車送來了,與美女飲著名貴的好酒,乘著醉意高聲唱起了《渭城曲》。
三、二三其德 [ èr sān qí dé ]
釋義:二三:不專一。形容三心二意。
出處:《詩經(jīng)·衛(wèi)風(fēng)·氓》:“士也罔極,二三其德。”
譯文:反覆無常沒準(zhǔn)則,變心缺德耍花招。
四、二分明月 [ èr fēn míng yuè ]
釋義:古人認(rèn)為天下明月共三分,揚州獨占二分。原用于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。今用以比喻當(dāng)?shù)氐脑律裢饷骼省?/p>
出處:唐·徐凝《憶揚州》: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無賴是揚州?!?/p>
譯文:天下明月共三分,揚州獨占二分。
五、二姓之好 [ èr xìng zhī hǎo ]
釋義:指兩家因婚姻關(guān)系而成為親戚。
出處:《禮記·昏義》:“昏禮者,將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廟,而下以繼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。”
譯文:夫妻雙方舉行婚禮,就是將兩家結(jié)合成二姓之好,對上傳宗,祭祀宗廟,對下接代,生育后代,延續(xù)香火。
以成開頭的成語有成群結(jié)隊、成千上萬、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、成事不足,敗事有余、成雙成對、成敗得失、成敗在此一舉、成人不自在,自在不成人、成事不說、成龍配套、成敗論人、成則為王,敗則為虜、成日成夜、成名成家、成則為王,敗則為寇、成竹于胸、成熟穩(wěn)重。
1、成群結(jié)隊,讀音 chéng qún jié duì,意思是成:能夠,達(dá)到一定數(shù)量;結(jié):系。 眾多的人或動物結(jié)成一群群、一隊隊。形容人或動物很多,自然地聚集在一起,后來也比喻團(tuán)結(jié)一致。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十: 常與這些輕薄少年,成群結(jié)隊,馳馬試劍,黑夜里往來太行道上。
2、成千上萬是一個漢語成語,拼音是chéng qiān shàng wàn,意思是形容數(shù)量很多,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老舍《神拳》第二幕做假事騙得了幾個人,騙不了成千上萬的人。
3、成雙成對,chéng shuāng chéng duì,泛指人群中,男女雙雙成對,配成一對,多指夫妻或情侶。
出處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六回:“講到姐姐今日這喜事,不但有媒有妁,并且不請得是成雙成對的媒妁,余外更多著一位月下老人。”
4、成名成家是一個漢語成語,拼音是chéng míng chéng jiā,意思是樹立名聲,成為專家。
黃宗英《大雁情》:個人主義、成名成家思想嚴(yán)重。
5、成事不說是一個漢語成語,拼音是chéng shì bù shuō,意思是說:解說。原指事情已成,不要再解說;后指事情已過,不要再解說。
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六回:成事不說,既往不咎。我們原是各治水酒餞行的,還說我們餞行正文罷。
“此”字開頭的成語有:
此唱彼和
cǐ chàng bǐ hè
成語解釋 這里唱,那里隨聲附和。比喻互相呼應(yīng)。
成語出處 清·陳田《序》:“與前七子隔絕數(shù)十年,而此唱彼和,聲應(yīng)氣求,若出一軌?!?nbsp;
此伏彼起
cǐ fú bǐ qǐ
成語解釋 這里起來,那里下去。形容接連不斷。
成語出處 魯迅《墳·論‘費厄潑賴’應(yīng)該緩行》:“因為政局的不安定,真是此起彼伏如轉(zhuǎn)輪?!?nbsp;
此呼彼應(yīng)
cǐ hū bǐ yīng
成語解釋 此:這里。彼:那里。這里呼喚,那里響應(yīng)。形容聯(lián)系緊密,互相配合行動。
此事體大
cǐ shì tǐ dà
成語解釋 事體:事情。這事關(guān)系重大,牽涉面廣。亦作“茲事體大”。
成語出處 宋·范仲淹《讓觀察使第二表》:“此事體大,乞垂圣鑒,特降中旨?!?nbsp;
此路不通
cǐ lù bù tōng
成語解釋 指這種方法或途徑行不通
成語出處 周作人《我的復(fù)古的經(jīng)驗》:“但也因此得到一個極大的利益,便是‘此路不通’的一個教訓(xùn)?!?
文字開頭的成語有文質(zhì)彬彬、文武全才、文不加點、文采風(fēng)流、文韜武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