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作伴好讀書
春天作伴好讀書
俗話說,“五九六九,河邊看柳。”看柳,天井湖是好去處。湖堤的垂柳,寂寞了整整一個(gè)冬天,咱得看看它去。樓下的香樟和小區(qū)拐角處的冬青,綠得很精神。惜春常怕花開早,可是居委會門口的廣玉蘭性子急,早早的含苞,早早的怒放,滿樹的白玉,感覺就是一件藝術(shù)品。老房子的墻根下,是春天不小心摔碎的翡翠;學(xué)校的圍墻上,是春天有意點(diǎn)綴的花邊。湖畔的垂柳,細(xì)細(xì)的長枝上滲出一團(tuán)團(tuán)的翠色?;蒿L(fēng)和暢,柳浪含煙,江南的春天來了。
錢塘門外柳如金,三日不來成綠陰。
折得一枝城里去,始知城外已春深。
記得這首詩,卻不記得它的出處,大概是元代的絕句吧。明代袁宏道《滿井游記》里“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,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”講的也是這個(gè)意思。春不喜歡做客城里。有心拜訪春天,還是到鄉(xiāng)下來吧。禾苗拔節(jié)旺長,桃杏璨然微笑,燕子新編了舞蹈,黃鸝新譜了歌曲?!俺侵刑依畛铒L(fēng)雨,春在溪頭薺菜花?!本米〕抢铮瑢Υ笞匀坏母杏X都遲鈍了。春花秋月就是手里撕下的日歷,遠(yuǎn)山的呼喚是塵封的回憶。北宋的《景德傳燈錄》里記載了一則有關(guān)古靈禪師的故事:
“(古靈禪師)又一日在窗下看經(jīng),蜂子投窗紙求出,師睹之曰:‘世界如此廣闊,不肯出,鉆他故紙,驢年去!’”(《景德傳燈錄 卷九》)
老禪師每日里讀經(jīng)不輟,晨鐘暮鼓,攪不動他那顆堅(jiān)硬的心。但是,春天來了,土膏欲動,生命萌發(fā),他不可能對生命無動于衷。他必須參禪,必須讀經(jīng),做他每日必修的功課。但參禪讀經(jīng)的目的在于“悟”。古靈禪師遠(yuǎn)離紅塵,是得道的高僧,但故事里的他似乎是個(gè)可以親近的老頭。經(jīng)書讀了一日又一日,能不煩嗎?偶然間,看到蜂撞窗紙,想破紙而出,他立刻“頓悟”:世界如此廣闊,一味鉆他故紙干什么?出去!他放下經(jīng)卷,打開窗戶,讓蜂出去,自己也走出戶外,沐浴著陽光,做個(gè)深呼吸。啊,世界如此廣闊!
我于是想到了一個(gè)話題:春天和讀書。
有人說,春天不是讀書天。明代文學(xué)家馮夢龍的《廣笑府》里就有那話:
春天不是讀書天,夏日炎炎正好眠。
過得秋來冬又到,收拾書籍度殘年。
不是什么好詩好句,但知道的人很多。其它書上也有,但詞句有出入。三四句有的是“秋多蚊蟲冬太冷,收拾雄心待來年”,有的是“秋去冬來真迅速,收拾書包過新年”,意思差不多。詩諷刺那些不愛讀書的懶漢。他們總能找出各種理由,反正一年四季,讀書不宜。春天為什么不是讀書天?不清楚。春暖花開,景色宜人,應(yīng)該走出去,感受這生機(jī)勃勃的世界?這肯定是個(gè)理由,不錯的理由。古靈禪師也是這樣想的嗎?
要我說,春天正是讀書天。既可以讀書,也可以讀春,閱讀春天。不是苦讀,而是樂讀。讀書苦樂,全在自己。元代翁森是愛讀書會讀書的人。他寫過《四時(shí)讀書樂》的詩。“山光拂檻水繞廊,舞雩歸詠春風(fēng)香。好鳥枝頭亦朋友,落花水面即文章。”首句是書房宜人景色,次句是春天郊游樂趣,三四句是春游回來的感悟。春天里讀書自然是快樂的。愛讀書的人,白紙黑字可讀,青山綠水也可讀。古人把“良辰、美景、賞心、樂事”當(dāng)作人生“四美”,春天里讀書,豈不是四美兼?zhèn)涞臉肥拢?/p>
大好春光全不顧,一心只讀眼前書,這樣的人多了去。不要以為他傻帽,他得到的快樂不比我們少:讀書之樂樂無窮啊。“書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憂樂每相親。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無一點(diǎn)塵?;钏戳麟S處滿,東風(fēng)花柳逐時(shí)新?!保ㄓ谥t《觀書》)對好讀書的人來講,書籍就是他的多情密友。晨昏相親,樂何如之。書,不可不讀,不可少讀?!拔嵘灿醒亩矡o涯?!币x的書太多,能讀書的時(shí)間又太少。以四季比人生,青少年就是人生的春天。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,美好的東西往往難持久?!拔从X池塘春草夢,階前落葉已秋聲”,時(shí)光的腳步快著呢,它不等你。讀書求知,最好的時(shí)期就是人生的春天,能不跟上腳步,努力讀書嗎?
古人讀書,毛病也不少,比如什么“紅袖添香夜讀書”。讀書是生活的需要,是最平常的事兒,要什么紅袖添香!春天就是好伴兒。
春天作伴好讀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