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殘游記 作者劉鶚 劉鶚簡介 一.時代背景: 晚清時期,清朝帝國陷入遭逢內(nèi)憂外患的困境當中,外有列強環(huán)伺,內(nèi)則政治腐敗. 二.生平概述: 劉鶚,字鐵云,筆名洪都百鍊生,清江蘇丹徒(今江蘇省丹徒縣)人,自幼聰穎,五歲便能背誦唐詩三百首.生於文宗咸豐7年(西元1857),卒於宣統(tǒng)元年(西元1909),年53. 鶚精於算學,醫(yī)學,水利,并留心西洋科學.個性放曠不拘,所見不同於流俗,觀察時事尤其犀利.早年曾於揚州行醫(yī),后改行經(jīng)商(劉鶚28歲曾在江蘇淮安開過菸草店,31歲又在上海開過書店,但都因經(jīng)營不善而倒閉).光緒14年(西元1888)黃河決口於鄭州,便投效河督吳大澄,山東巡府張曜,協(xié)助治河,后因治河有功,聲譽大起,被保薦以知府任用.曾上書建議修筑鐵路,利用外資開采山西煤礦,興辦實業(yè)(指工商企業(yè)),以利民生,時人不解其用心,交相指責,視為漢奸.光緒26年(西元1900)義和團事起,八國聯(lián)軍入侵北京,太倉粟(京師官方谷倉里的糧食)為俄兵所據(jù),他向聯(lián)軍以低價購得太倉粟,賑濟饑民,全活甚眾,卻因被控私購太倉粟,流放新疆,住在烏魯木齊一座寺廟的戲臺底下,靠為人治病度日,最后病死於迪化(今烏魯木齊).著有老殘游記,鐵云藏龜,歷代黃河變遷圖考等書. 三.劉鶚一生的四件大事: 1.治理黃河: 主張束水刷沙法―筑提控制水勢,使水不漫溢兩岸,再以水攻沙,直刷河底. 2.甲骨文字的研究: 光緒25年(西元1899),他在北京,住在朋友王懿榮家中.王懿榮當時任國子監(jiān)祭酒,對金石文字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.那時王懿榮生了病,看完病家人就上街把藥買回來,跟藥方核對沒錯才去煎,劉鶚在一旁看,在這些藥中有一包藥叫龜板,他覺得很奇怪便順手拿起來看看,這一看使他驚奇萬分,那些龜板上有小字,而且很明顯地看的出來字是刻上去的,王懿榮知其古老,乃派人到藥店將有字的全部買下,后又到處收購,兩年間共收刻辭甲骨一千馀片. 王懿榮死后,家人為了還債,將王懿榮收藏的甲骨卜辭,大部分轉(zhuǎn)讓給了劉鶚.劉氏此時也收購刻辭甲骨,前后藏有近5000片.1903年劉鶚將收藏的刻辭甲骨搨印了1058片,在早期收集甲骨卜辭的藏家羅振玉的鼓勵下,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甲骨文書籍——《鐵云藏龜》. 雖然該書在對於甲骨文上的建樹不多,但是他卻是首度將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諸於世,以供同好研究,這種分享的心胸與情操,使得甲骨學在很短的時間內(nèi)就有長足的進展. 3.開山西的礦 4.賤買太倉的米來賑濟北京難民 四.作者細說 劉鶚之死: 劉鶚與袁世凱曾在山東巡府張曜下共事過,元為自己長久不被重用而郁郁不得志,曾向劉向張請求為任,而張曜卻認為元「才可愛而性未定,資可造而識未純」,沒有同意袁的要求,因此袁世凱以為劉鶚不肯為他出力,一直壞恨在心.后來袁進了軍機處掌握大權(quán),蓄意報復,終於在光緒34年(西元1908),以私購太倉米和在為外國人買地的的罪名,密電江兩總督將劉鶚緝捕,發(fā)配新疆,永遠堅禁,第二年(宣統(tǒng)元年),因腦充血死於新疆流所. 漢奸! 光緒23年,劉鶚應外國人聘請到山西的一間鐵礦公司做經(jīng)理,他和一些新黨人物的思想一樣,認為只有提倡科學,興辦實業(yè)才能救中國,而興辦實業(yè)的辦法就是他所想的:「國無素蓄,不如任歐人開之,我嚴定其制,令三十年而全礦鐵路歸我.如是,則彼之利在一時,而我之利在百世矣.」有人認為他者種主張在本質(zhì)上是不利於國家的,難怪這時他要背負著漢奸之名了. 為什麼要寫老殘游記 劉鶚會撰寫《老殘游記》一書,原本是為了幫助朋友.在義和團亂后沒幾年,京曹中有沈虞希與連夢青二人,因素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藥雨為友,一日,沈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藥雨,方氏將其揭露於報端,清廷獲悉后大為震怒,嚴辦泄密之人,且株連甚廣,沈氏被逮杖斃,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.連氏到上海后,家財盡失,無以為生,只依賴賣文糊口.劉鶚知其人孤介,不愿受人資助,因此動筆寫小說送他,以增加其稿費收入. 劉鶚的寫作動機本為助人,但他生當亂世,目睹國事糜爛,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(yè)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,《老殘游記》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托.他曾在書中自敘:「吾人生今之時,有身世之感情,有國家之感情,有社會之感情,有宗教之感情,其感情愈深者,其哭泣愈痛,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.棋局已殘,吾人將老,欲不哭泣也得乎 」由此可知,《老殘游記》為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,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. 五.老殘游記續(xù)集-->自序 人生如夢耳.人生果如夢平 抑或蒙叟之寓言乎,吾不能知.趨而質(zhì)諸蜉蝣子,蜉蝣子不能決.趨而質(zhì)諸靈椿子,靈椿子亦不能決.還而叩之昭明. 昭明曰:"昨日之我如是,今日之我復如是.觀我之室,一榻,一幾,一席,一燈,一硯,一筆,一紙.昨日之榻,幾,席,燈,硯,筆.紙若是,今日之榻,幾,席,燈,硯,筆,紙仍若是.固明明有我,并有此一榻,一幾,一席,一燈,一硯,一筆,一紙亡.非若夢為烏而厲乎天 然則人生如夢,固蒙叟之寓言也夫!吾不敢決,又以質(zhì)諸杳冥. 杳冥曰:"子昨日何為者 "對曰:"晨起灑掃,午餐而夕寐,彈琴讀書,晤對良朋,如是而已."杏冥曰:"前月此日,子何為者 "吾略舉以對.又問:"去年此月此日,子何為著 "強憶其略,遺忘過半矣."十年前之此月此日,子何為者 "則茫茫然矣.推之"二十年前,三謂之如夢,蒙更豈欺我哉 夫夢之情境,雖已為幻為虛,不可復得,而敘述夢中情境之我,固儼然其猶在也.若百年后之我,且不知其歸于何所,雖有此如夢之百年之情境,更無敘述飼榫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