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國徽出自清華大學的設計組(包括了梁思成、張仃、張光宇等當時在國內(nèi)外有巨大影響的設計師以及賀嗣昌等工藝美術(shù)設計的新秀)
清華大學營建系林徽因、莫宗江于1949年10月23日提交了其主持設計的國徽圖案,并由鄧以蟄、王遜、高莊、梁思成提供參考意見。由大孔玉璧和五星、齒輪、嘉禾、國名組成,顏色用金、玉、紅三色,國名字體用金色漢八分書。
整體圖案組織成漢鏡的樣式,象征光明。紅綬象征革命,紅綬穿過小瑗的結(jié)象征“革命人民大團結(jié)”,其皺褶模仿南北朝造像。
1950年6月17日,梁思成、林徽因(二人是夫妻)帶領(lǐng)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小組提交了第二稿設計方案,將金色五星、天安門作為主體圖案,選擇紅、黃兩色為國徽的基本色彩。
1950年6月20日,第一屆全國政協(xié)國徽審查會議對兩設計組提供的候選方案進行審議,多數(shù)代表贊同清華大學小組的設計,并決定以該方案為基礎(chǔ)制成國徽。清華大學設計組后將此方案放大,提交第一屆全國政協(xié)第二次會議審議。
1950年6月23日,第一屆全國政協(xié)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,同意國徽審查組報送的清華大學設計組國徽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