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色花是誰寫的???

教育 未結 10 1784
張洪亮
張洪亮 2022-06-12 15:27
請問,金色花是誰寫的啊
10條回答
  •  蚊子員外
    2022-06-12 16:00

    這首詩選自《新月集》。泰戈爾之所以有“兒童詩人”之稱,是因為世界上再沒有誰象他的《新月集》那樣,去認真地鉆心地表現(xiàn)兒童的世界。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,曾經被泰戈爾的《新月集》所迷醉,他曾說:“我來展讀時,分外感受著清新恬淡的風味,和向來所讀過的英詩不同,和中國的舊詩之崇尚格律雕琢也大有區(qū)別?!彼J為,“兒童文學所當含的愿望,兒童文學家所當表現(xiàn)的世界,”就是,《新月集》在文學中的地位,由此可見一斑。
    泰戈爾一生喜歡兒童,曾有“兒童的天使“之譽,他23歲時與一位女子結婚,生有一子一女。理想的婚姻給詩人帶來了無窮的幸福和快樂,從那時起他就對兒童發(fā)生了濃厚的興趣,在兒童身上發(fā)現(xiàn)了自從有兒童以來誰也沒有發(fā)現(xiàn)的秘密:“我的孩子,讓他們望著你的臉,因此能夠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?!?902年,泰戈爾創(chuàng)枷了一個“和平之院”——圣地尼克坦學校,他生活在兒童的世界里,兒童成了他的又一位大師。他也因理解、教育和愛護兒童而被稱為“兒童的天使”。然而就在泰戈爾潛心于兒童教育的時候,他的愛妻不幸去世,翌年,一雙兒女也相繼夭亡。這可怕的陰郁籠罩著詩人的心,他寫道:“這蔓延的痛苦,因愛與欲望更深邃而成為人類家庭里的悲哀與快樂,這就是永遠融合、流溢在我詩人心中發(fā)出來的歌聲中的東西了。”《新月集》所發(fā)出來的,就是這悲哀與歡樂的東西。
    本詩展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的,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和美麗安詳的母親。一朵“金色花”把母與子聯(lián)系起來,一個游戲刻劃出兩個人的形象,這便是構思的妙處。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母子捉迷藏是個司空見慣的現(xiàn)象,但正如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所說的:“所謂大師,就是這樣的人: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,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(fā)現(xiàn)出美來?!碧└隊柤词沁@樣的大師。詩人依據兒童善于幻想的心理 ,讓孩子變成一朵金色花。金色花是印度的圣花,人花合一,不但使孩子有一副稚嫩、嬌美,花一般美麗的外表,而且還有高尚圣潔天使般的心靈,使孩子這個詩中的主體形象得到凝聚和升華。再由這個帶有童話色彩的金色花與現(xiàn)實中的母親作游戲,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。詩人在最后,又讓花還原為人,這既是一個“出人意外”的戲劇高潮,又是一個“情理之中”的故事結局,首尾得到照應。
    在這奇特而巧妙的構思中,詩的意境得到充分的展示。通過“金色花”活潑的舞姿,襲人的芳香,和調皮的投影等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活動,把孩子天真、活潑,可愛的形象表現(xiàn)得活靈活現(xiàn)、呼之欲出。在孩子的身上,體現(xiàn)著詩人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.而美麗安詳的母親,在沐浴、禱告、讀書,喂牛和講故事這些乎凡而瑣碎的家務中變得豐滿而偉大。她的沉默和神秘的色彩,流露出詩人對亡妻的懷念之情。隨著孩子與母親游戲的嚴開,出現(xiàn)了一個個生活場面,而每一個場面又構成了一幅幅獨具特色的風俗畫卷。那老榕樹與金色花的色彩,母親沐浴與披肩長發(fā)的線條,禱告與讀書的造型,同那撲面而來的印度鄉(xiāng)村的泥土氣息和農家生活的安樂氣氛,有機地融為一體,詩的意境與畫的絢麗達到了完美統(tǒng)一的境地。讓人目不忍移,手不忍
    詩人寫兒童,是寫給成人看的,用兒童的世界來凈化成人的世界。詩人在另一首詩中寫道:“我的孩子,讓你的生命到他們當中去,如一線鎮(zhèn)定而純潔之光,使他們愉悅而沉默?!蔽覀冋f,詩人的這一心愿已經實現(xiàn)了,正如鄭振鐸先生說的那樣:“他把我們從懷疑、貪婪的罪惡世界,帶到秀嫩天真的兒童的新月國里去了?!痹噯枺覀兠恳徽棺x過《新月集》的成年人難道沒有在詩中天國般的馨中受到靈魂的洗禮嗎?[1]

    《金色花》的兩重解讀(劉真福)
    《金色花》篇幅短小,而意蘊豐贍,是泰戈爾散文詩集《新月集》中的代表作。寫的是一個假想──“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”(首句),由此生發(fā)想像── 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“捉迷藏”,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,表現(xiàn)家庭之愛,表現(xiàn)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。這樣一幅畫面,可以從各種角度進行觀照,揣摩各種不同的意味。
    乍一看,在我們面前展現(xiàn)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。畫面的中心人物是“我”── 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。“我”突發(fā)奇想,變成一朵金色花,一天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。第一次嬉戲,是在母親禱告時,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(fā)香氣;第二次嬉戲,是在母親讀《羅摩衍那》時,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;第三次嬉戲,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,突然跳到母親跟前,恢復原形?!拔摇薄笆й櫋币惶?,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?!拔摇碧煺嬷蓺猓瑓s藏著自己的秘密,惟有他母親不知道,最后母親問“到哪里去了”,他說“我不告訴你”,這是得意而善意的“說謊”。細味之,“我”的奇特行為深藏著對母親的依戀:散發(fā)出香氣是對母親暗中表示依戀;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,是替母親遮陽,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??傊拔摇笔窃谝詢和赜械姆绞奖憩F(xiàn)對母親的感情。
    作品雖短,但是有完整的情節(jié),情節(jié)發(fā)展有波瀾。人物在情節(jié)的發(fā)展中各顯現(xiàn)其性格:“我”是天真活潑、機靈“詭譎”的,又是天生善良的;母親是沉靜的、虔誠的,也是善良的、慈愛的。善良、善意,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(xiàn)的主旋律,而“我”的“詭譎”與母親的“受騙”則與主旋律“不和諧”,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,創(chuàng)造出濃濃的意趣。
    品讀至此,我們已經領略了該詩的豐富、有趣的詩味。然而,泰戈爾創(chuàng)設詩意若僅限于此,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爾了;泰戈爾高于普通詩人之處,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的地方還向前、向深處更進一步,進入妙悟的境地,進入“入神”的境界?!霸姸肷?,至矣,盡矣,蔑以加矣”(嚴羽《滄浪詩話》)。如果我們對《金色花》往更深更遠處探究,我們會有更驚奇的發(fā)現(xiàn)。
    在我們面前展現(xiàn)的,原來又是一幅神靈顯形的畫面。畫面的中心仍是“我”── 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。這個小精靈有著無所不能的神性。它一動意念,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;金色花,是印度圣樹上開著的,詩人吟詠此花,本來就含有對神的虔敬,創(chuàng)造了一種宗教氛圍。(另外,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,保持著一種沉靜、安詳的性格,也給詩作帶來了些許宗教氛圍)。小精靈可以忽上忽下,隨意搖擺,隨意跳舞,隨意開花,隨意散發(fā)芬芳。最后一動意念,又變成人了。它的所作所為有無限的自由,絕非人間肉身凡胎可以比擬。當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,也有神的品性──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與愛。這種善與愛既然出自小神靈──是來自高風絕塵的天國世界的小神靈,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。從這個角度來解讀,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詩作的主題,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,這就是頌神。原來詩人宣揚的是富有宗教意義的愛──最高尚、最純潔的愛。宗教感情提升了詩的感情,宗教思想提升了詩作的主題。
    這后一幅畫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視。一般人只能實實在在地寫兒童對母親的嬉鬧和親熱;只有泰戈爾才能寫出人格化的神靈的行跡與心理,而且寫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輕靈、巧妙、自然。他寫出了東方詩、東方文化的神秘與蘊藉。在這點上,他的詩也與西方詩大不一樣。西方詩壇盡管在歷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、宗教情感的影響,但在進入現(xiàn)代社會以后,這種思想感情已經逐漸淡化、疏遠了,還沒有見到哪位著名詩人像泰戈爾這種癡迷地信神,并以頌神作為詩歌創(chuàng)作的一個主題的。因為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佛教為國教的國度中,他是東方文化培養(yǎng)出來的詩人。遍觀泰戈爾散文詩,可以處處感覺到濃厚的、神秘的宗教氣氛。詩中經常出現(xiàn)神靈的“一鱗半爪”,雖然不點明神靈的名字,但“你”“他”“她”等指示代詞通常明示或暗示著被敬頌的神靈。因此可以說,頌神是泰戈爾詩歌創(chuàng)作的基本母題,也是《金色花》的深層主題。
    我們當然可以僅從凡間、凡俗的主題來解讀這首詩,但那樣畢竟流于淺俗,而且與泰戈爾詩作原有的意義期待不甚切合;如果我們借助對宗教情感、宗教思想的體認來解讀(盡管我們不是借此宣傳宗教),作品的意義將變得深宏,庶幾能把捉詩人的情感與理念。
   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,看著你工作。
    專注的神情,正是表達對媽媽的愛。
    當你吃過午飯,坐在窗前讀《羅摩衍那》,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(fā)與膝上時,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,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。
   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?
    這三段連用兩個“當你”表現(xiàn)了小孩子領受著母愛,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。散發(fā)出香氣是對母親暗中表示依戀;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,是替母親遮陽,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。他想讓媽媽嗅到花香、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。表現(xiàn)了孩子調皮又懂事。
   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,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,又變成了你的孩子,求你講故事給我聽。
    “你到哪里去了,你這壞孩子?”
    媽媽不見了孩子,自然嗔怪孩子。表現(xiàn)出媽媽驚喜的神情。
    “我不告訴你,媽媽?!边@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。
    孩子撒起嬌來了,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,還要對媽媽保密,讓她莫名其妙。這句表現(xiàn)出孩子撒嬌、調皮的神情。
    《金色花》無疑又是一首充滿大膽新想象之作,詩人借用“金色花”這一擬物,把童稚之心表現(xiàn)得如幻如真。
    通常人們寫到孩子的童真和頑皮時,大概只能想到寫他怎樣的可愛,如何的淘氣,怎樣的在媽媽面前撒嬌作癡,或故意做違拗之語,以引起媽媽更多的注意和關愛。
    而泰戈爾的想象卻常常在人們的意料之外,他選取了“金色花”這一喻象來處理這一普通題材。偉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備這種才能,善于在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挖掘出與眾不同的奇妙之處。
    小孩子要跟媽媽來一次調皮。他不采用別的方式,而單單要變作樹枝上的一朵金色花,笑嘻嘻地跳著,搖擺著,俯視著他媽媽的一切工作,又讓他媽媽找不見他。
    變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閑的,千方百計地給他的媽媽搗著亂、逗著趣。他要讓媽媽聞見花香,卻不知這香氣是從她孩子身上散發(fā)出來的;他要將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媽媽所讀的書頁上,歡舞跳躍著伴著媽媽的視點游移,卻又不讓媽媽猜出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。黃昏的時候,玩夠了鬧夠了的孩子這才從樹上下來,落到媽媽的面前,纏著要講故事聽。而當媽媽責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時,孩子卻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:
    “我不告訴你,媽媽?!?br>他是在極力將調皮成功的喜悅掩飾著哩!
    沒有什么比孩子的世界更可愛了。沒有什么人對童心的體察比泰戈爾更洞幽燭微的了。這便是一個偉大詩人的高明之處。

提交回復